实验动物品种资源
经过近40余年的实验动物品种培育和引进,截至2019年底,中国常用实验动物及实验用动物有30余个品种、100多个品系。自主培育的小鼠品系有615小鼠、TA1小鼠、TA2小鼠、T739小鼠、NJS小鼠、无毛鼠、KM小鼠等。同时,通过对野生动物或家养动物驯化,建立的自主培育动物品种有小型猪、东方田鼠、长爪沙鼠、中国地鼠、灰仓鼠、灰旱獭、小家鼠等(表1)。
同时,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库)在动物保种方面,又根据不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命科学和医药研究中的作用,引进了裸鼹鼠、雪貂、土拨鼠、狨猴、绿猴等具有重要医学价值的动物,增加了实验动物资源种类,并在传染病、肿瘤和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开展了应用研究(表2)。
表1 我国特有实验动物资源情况 | |
资源单位 | 资源种类 |
小鼠 | KM、615、TA1、TA2、T739、IRM1、IRM2、NJS、AMMSP1,豫医无毛鼠、BALB/c突变无毛小鼠、先天性白内障小鼠、晚发型白内障小鼠; |
大鼠 | TR1、白内障大鼠; |
地鼠 | 金黄地鼠、中国地鼠、白化仓鼠、长爪沙鼠、东方田鼠、灰仓; |
豚鼠 | mn21、DHP 豚鼠、FMMU白化豚鼠; |
兔 | 大耳白兔、哈白兔、南昌兔、青紫兰兔; |
犬 | 比格犬、华北犬、西北犬、山东细犬; |
猴 | 猕猴,恒河猴、青面猴; |
小型猪 | 巴马香猪、贵州香猪、五指山小型猪、版纳微型猪、藏猪; |
水生动物 | 剑尾鱼、红鲫、稀有鮈鲫、银鲫、诸氏鲻鰕虎; |
家禽 | 京白系列; |
其它动物 | 如:高原鼠兔、树鼩、旱獭、兔尾鼠、裸鼹鼠等。 |
表2 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资源库)的资源保存情况 | ||||
中心名称 | 2019年引进的品种(品系) | 截至2019年底,保种(品种、品系)总数量 | ||
数量 | 动物品系名称 | 常规动物 | 基因修饰动物 | |
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现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 | 6 | FASN小鼠、Alb-cre小鼠、BALB/c-nu小鼠、ddY小鼠、新西兰白兔、日本大耳白兔等 | 22(小鼠、大鼠、豚鼠等) | 219个品系 |
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现国家鼠和兔类实验动物资源库) | / | / | 46(小鼠、大鼠等) | / |
国家兔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现国家鼠和兔类实验动物资源库) | / | / | 2(兔)
| / |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现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 | 协助客户从国外引进活体小鼠76个品系,遗传物质(胚胎+精子)4个品系。 | / | 11(小鼠等) | 10838个品系(小鼠品系共10694个,其中资源库品系496个,共建单位自主研发品系4593个,客户产权品系5605个;资源库大鼠品系144个。) |
国家禽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现国家禽类实验动物资源库) | / | / | SPF鸡:6个封闭群品种,4个单倍型品系。 SPF鸭:3个封闭群品种,4个单倍型品系。 SPF猪:3个封闭群品种。 | 3个品系(转基因鸡) |
国家犬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现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 | / | / | 1 | / |
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 | 6 | 猕猴、食蟹猴、蜂猴、短尾猴、熊猴、平顶猴 | 7个品种 | 2个品种 |
数据来源:2019年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库)工作进展
遗传工程动物资源
中国的遗传工程动物资源发展以基因工程动物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家开始从事基因工程动物的研究,并先后开发出一批有价值的转基因小鼠,如阿茨海默症转基因小鼠、人突变载脂蛋白转基因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四环素调控的HCV嵌合体小鼠等。随着ZFNs、Talon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研制基因敲除动物资源。2006年,科技部启动了基因条件性突变小鼠计划,通过4年攻关,完成了150个基因突变小鼠品系的研制。但由于研究机构缺乏和资助有限,基因工程技术当时仍然以小鼠为主,且引进的资源占很大比重。
CRISPR技术的出现,为中国遗传工程动物资源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基因快速编辑技术,首先促进了转基因小鼠、基因敲除小鼠、条件性敲除小鼠和靶点基因人源化小鼠资源的大力发展,使中国以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为代表机构的基因修饰小鼠资源不断增加,总量达到3千余种。在大鼠方面,随着掌握了基因敲除大鼠技术和基因条件性敲除大鼠技术,国内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和武汉大学为代表机构的基因修饰大鼠资源迅速增加,建立了国际上第二大基因修饰大鼠资源库。同时,由于率先开展了CRISPR技术在猴、小型猪等大动物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使中国的基因编辑的大型实验动物资源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遗传多样性动物资源是应用协同重组技术等建立的基因高度多态性、能反映人群复杂遗传背景差异的动物品系资源,是复杂性状疾病研究、疾病易感动物资源鉴定、药物敏感基因筛选、重要致病基因功能发现、精准医疗研究的重要动物资源。中国参与了国际复杂性状疾病小鼠联盟,培育了遗传多样性小鼠资源,目前该资源全球共200种品系,中国则拥有70种,超过了全球的1/3。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是实验动物为医药研究服务的支撑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约700余种。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为代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中心,中心拥有172种多物种集成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涵盖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结核、病毒性肝炎、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对多物种疾病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的医学-比较医学数据库。
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方面,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的建立是一项领先国际的成果。围绕突发传染病防控对动物模型的应急需求特征,针对缺乏突发传染病动物模型创制技术和资源储备的国际难题,中国科学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完成了传染病动物模型创制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建立了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动物模型前瞻性储备库,创建了国际最大、覆盖病原种类最多的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成为支撑中国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传染病防治的实验动物技术平台,有效地促进了疫情防控、科学研究、疫苗和药物研发。
人源化动物模型资源
在单基因人源化动物资源方面,随着基因快速敲入技术的发展,国内主要的研究机构均具备了研制的能力,此方面资源集中在p53、TNF-α等药物靶点基因的人源化,用于体内研究人源靶蛋白对药物刺激的反应。
在组织人源化方面,依赖于免疫缺陷动物资源的发展。中国用于研制人源化动物的基础实验动物资源,经历了从裸鼠到NOD/SCID、再到NSG小鼠的过程。目前,NSG小鼠是常用的研制人源化动物模型的免疫缺陷动物,主要用于免疫系统或肝脏人源化动物,用于提高对人源病毒的敏感性。
136 6139 2264
咨询电话
莱
艾
特
商
城
扫
一
扫
关
注
京ICP备140283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490号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www.bjlat.com 设计维护:北京莱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郑重声明:引用他人的信息,本网站均已经列明出处。
转载的目的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若有任何侵犯您的权益之处,请与我们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天秀路10号中国农大国际创业园3号楼2层2002 邮箱:info@bjlat.com 电话:010-62969989;1366139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