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的相关内容,标志着中国农业大学和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联合申报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将开始启动建设。而此前,由华中科技大学领衔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投入也高达9亿多。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技术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将促进我国高校引领科学发展前沿,建设和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培养和聚集学术大师,产生重大科研成果,有力支撑我国高等学校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根据公示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为猪和灵长类动物的生产与培育系统、表型分析系统、遗传分析系统、信息处理与智能自动化管控系统。 项目拟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二地建设,猪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简称猪设施)在河北省涿州市建设,拟建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用地范围;灵长类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简称猴设施)在云南省昆明市建设,拟建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花红洞园区用地范围内。
项目建设总投资116530万元,其中:猪设施建设总投资78790万元,猴设施建设总投资3774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约5年。
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规划方案中明确未来20年,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联合牵头的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16项。
2015年9月,教育部科技司发布了“关于征集直属高校“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的通知”,开始教育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培育工作。同年12月,教育部也成立了“教育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专家委员会”,明确表示将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组织建设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服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与此同时,鉴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要作用,不少高校也将这些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申报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在双一流即将启动的背景下,各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建设预计将展开激烈竞争。
136 6139 2264
咨询电话
莱
艾
特
商
城
扫
一
扫
关
注
京ICP备140283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490号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www.bjlat.com 设计维护:北京莱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郑重声明:引用他人的信息,本网站均已经列明出处。
转载的目的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若有任何侵犯您的权益之处,请与我们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天秀路10号中国农大国际创业园3号楼2层2002 邮箱:info@bjlat.com 电话:010-62969989;1366139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