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干细胞内脂肪堆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病理变化随病程的进展而表现有单纯性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并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表现。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后者则由某些特殊原因所致。
1、饮食诱导模型
给予动物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的脂肪肝模型,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营养过剩,食物中脂类、胆固醇和(或)糖类过量,无法完全吸收利用,脂类堆积于肝而引发脂肪肝,进一步出现肝炎性改变及纤维化。该模型与人类NAFLD 相似,是常见的NAFLD动物模型。不同的饮食诱导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饮食诱导模型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较长的时间造模。
2、化学物质诱发模型
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饮食,已被用于制备小鼠的NAFLD,可导致脂肪变性,炎症,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四氯化碳(CCl4)可造成肝损伤,可单独施用或配合高脂饮食来诱发脂肪肝或肝纤维化。其机制主要是CCl4诱导肝脏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有害的脂质和蛋白质过氧化产物不断产生和积累,并发生严重的坏死反应,从而导致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这种方法造模时间较短,但是发病机制、病程变化及组织学形态与人类脂肪肝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药物毒性强,易致动物死亡。
3、基因编辑模型
肝细胞脂肪的生成与清除受多种基因的调控,其突变、缺失、过度表达或修饰都可能影响脂肪的代谢,从而形成脂肪肝,对动物的基因进行人为干预,就可改造出NAFLD动物模型。基因编辑和化学物质诱导的方法可以更快地造模,但是模型可能与疾病诱导机制无关。
4、复合模型
前面三种模型均不能完全模拟人类NAFLD的发病机制,其表型与人类NAFLD存在差异。许多学者把基因编辑模型与饮食或药物诱导相结合产生复合模型,使复合模型的表型和发病机制与人类NAFLD更接近,并能反映疾病从单纯性脂肪肝向NASH进展,NASH向肝纤维化进展的过程。
检测指标:第8周后进行体重、肝指数、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胆固醇等生化指标检测。模型组中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有明显提高。
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模型组病理切片可见肝组织有大油滴和小脂滴,肝细胞肿胀,胞质易见脂肪空泡,肝细胞有明显炎性改变。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
136 6139 2264
咨询电话
莱
艾
特
商
城
扫
一
扫
关
注
京ICP备140283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490号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www.bjlat.com 设计维护:北京莱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郑重声明:引用他人的信息,本网站均已经列明出处。
转载的目的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若有任何侵犯您的权益之处,请与我们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天秀路10号中国农大国际创业园3号楼2层2002 邮箱:info@bjlat.com 电话:010-62969989;13661392264